91看书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91看书网 > 化工大唐 > 第二十三章 科技大学

第二十三章 科技大学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陈晚荣这才惊醒过来,道:“皇上,不是有问题,是有大问题!皇上,您可知道,光是这两样就需要多少硫酸么?不是几万斤,不是数十万斤,也不是百万千万斤,是要亿兆之多呀!臣,怎么做得了这么多?”

“做不了,也得做到!做到了,封你国公!做不好,进天牢去吧!”李隆基非常轻松:“陈晚荣,不论你立多大的战功,朕都不封你爵位,只有你把这些事做好了,朕才为封你爵位。朕就是要人看看,在大唐,除了军功政才,象你这样的人,也能得爵位!”

得不得爵,陈晚荣不在乎,只想着做事。

“朕所说的,都是大唐的粮仓,关系国运。”李隆基接着道:“你要是做好了,比你灭十个吐蕃更有意义,封你国公是顺理成章的事情,谁也不敢说什么!这困难是很大,这样吧,先把军器监扩大十倍,然后再视情况扩大。”

“扩大十倍?”叶天衡他们的眼珠子差点掉在地上,惊讶之极的盯着李隆基。

军器监现在的规模已经不小了,再扩大十倍,那得多少人?占多大的地方?想想就让人头晕,叶天衡他们不吃惊都不行。

李隆基眉头一皱道:“最需要的就是人手,朕目前只能给你这么多人,以后再想办法。”

陈晚荣眼珠一转,忙道:“皇上,臣倒是有一个办法。”

“哦,说来听听。”陈晚荣非常兴奋的道:“皇上,您是知道的,光是这几大粮仓,就够军器监忙上十年了,这需要的人手很多,我们得从现在就培养起来。臣是想,请皇上给臣拨一块地,修建校舍,设课堂,把大唐那些聪慧童子集中起来,从小进行教授。”

李隆基思索道:“这的确是个长远之策。光靠从国子监和县馆调人,也不是长远办法。可行,朕准了!这人很多,不能放到国子监去了。得另外找个地方,修校舍。这是学习技艺,叫什么名字好呢?”

“科技大学!”陈晚荣是脱口而出。

李隆基点评道:“这是学习技艺的,叫科技也不错。大学,是不是有碍圣人之言?”儒家的经典里面就有“大学”之说。

陈晚荣另有解释道:“皇上,借用圣人之言,不正好彰显大唐重视技艺之学么?”

自从陈晚荣打理军器监后,军器监的变化非常大,李隆基看在眼里。现在,陈晚荣又描绘出一幅更加美好的蓝图,前景更加美妙,李隆基这个具有上皇之资的明君哪会不去实现。想了想,道:“既如此,就这样吧。等到建好了,朕亲笔御题。”

有了李隆基的题字,那么这所科技大学就可以长久开办下去了。陈晚荣掌管这所大学,就可以按照现代大学的标准进行分科,系统的传授科技知识。

在唐朝开办一所大学,让现代科技理论在唐朝扎下根,是陈晚荣做梦都想的事情,只是没有机会。现在,终于实现,陈晚荣是喜慰难言。

当然,陈晚荣的机会把握得好,要不是李隆基想解决粮食问题,什么时间才能办成,陈晚荣还真说不清楚。

李隆基的兴致不减:“做胆矾的法子你还没有说,来来来,说给大家伙听听。”

叶天衡他们沉浸在军器监扩大的喜悦中,就没有想到这事。一听这话,不由得齐声赞同:“快说,快说。”

陈晚荣道:“皇上,这事其实不难。就是把铜焙烧得发黑,再和硫酸反应就成。”

“就这么简单?”李隆基很是意外。胆矾只能从自然界获取,以他想来,靠人工制造,肯定很复杂,没成想就一句话的问题,太意外了。

不仅李隆基意外,就是叶天衡他们也是难以置信。玉真公主眼睛瞪得老大:“你不会是藏私了?”

陈晚荣非常坚决的摇头道:“绝对没有。”

用铜制造硫酸铜的方法很多,最适合唐朝的方法就这么一种。先把铜进行焙烧,使其发黑,就是通过加热生成氧化铜。氧化铜再和硫酸反应,就生了硫酸铜。

陈晚荣说的绝对是真话,众人不得不信。李隆基笑道:“这记录上面要补充上去。这记录可以刊印出来,分发给大家。记住,要保密。”

这是必然之事,陈晚荣他们领旨。

李隆基今天的心情本就不错,再听了这么多好事,心情好到无以复加的程度:“陈晚荣,朕到你这里来,你不会说不管一顿饭吧?快上酒菜,我们好好喝上几杯!”

这个新年虽然没有歇成,不过,好事不断,喜讯一个接一个,叶天衡他们格外高兴,也觉得该好好喝上几杯,齐声赞同。

陈晚荣吩咐下去,没多久,酒席就摆上了。大家的心情都不错,席间谈笑生风,杯来盏去,其乐融融,直到兴尽方散。

年假一过,陈晚荣就赶去军器监。一见面,大家略一互致问候,然后就投入了紧张的工作。陈晚荣把叶天衡、寇义兵他们叫到一起,商议开办大学和军器监扩大的事情。

开办大学这事,军器监对那些生员进行培训积累了一些经验,正好用得上。不过,这次来的人大多是童子,年龄小,得培养好几年,这课程就得变了,得从基础抓起。

陈晚荣以现代教育为蓝本,进行一些调整,要让这些童子具有不错的文字功底,当然不能只教诗书。要让他们具有数学功底,这事好办,僧一行就是数学大家,有他在,不是问题。

文字功底和数学是基础,写写算算是好的科技人才必须具备的本领,众人也没有异议。

健康的身子是必备条件,陈晚荣建议对童子进行一些基本的身子煅炼,这事没人反对。叶天衡就是身子好,这么大的年岁了还能在军器监忙碌,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。这事压给司马承祯师徒了。

美术可以陶治情操,人都有个累的时候,累了搞点艺术,可以放松。这事,就交给吴道子了。

众人正讨论间,姚崇来了。略一寒暄,姚崇直道来意:“我奉皇上旨意前来和各位商议军器监扩大一事。在说正事之前,姚崇是忍不住了,要想说两句。你们军器监现在做的事情关乎国运,关乎华夏的未来,你们得多尽心力,姚崇这里谢过了!”

“姚相言重了,这是我们该做的。”陈晚荣他们忙谦逊。

姚崇把一幅地图展开,陈晚荣一瞧,地图上用朱砂勾勒过,瞧笔迹应是出自李隆基之手。姚崇指着地图道:“这是皇上亲笔御批,这里有二十里之地都划给军器监了。”

“二十里?不是说十倍么?这不成了二十倍?”叶天衡太惊讶了。

姚崇接着道:“皇上说了,现在的军器监先扩大十倍,余下的,以后再扩大。这里靠近龙武军大营,军器监以后的安全就交给龙武军了。一旦有事,龙武军可以就近增援。”

军器监有很多秘密,必须要有强有力的守卫,这事压给龙武军再好也没有了。

姚崇指着地图道:“青龙坊和敦化坊之间有一块空地,差不多有一坊大小,就拨给你们做校舍。这里靠近曲江,风景不错,既可以学习,又能赏景,宜于做校舍。”

“一坊大小,这不是和国子监一样大么?”刘怀德直缩嘴皮。

“皇上说了,要办就得把眼光放长远。现在可能是大了些,等到全面铺开以后,说不定还不够用。”姚崇转述李隆基的话:“现在要解决的是几大粮仓,等到以后,还要推广开去,整个大唐都要使用,一坊之地肯定不够用!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