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1看书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91看书网 > 大宋金手指 > 关于悬岛

关于悬岛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阿婆的生活全是依靠自己的双手。屋前屋后种着一些蔬菜,烧饭的柴火都是自己捡来的。阿婆时不时到山下岸边的礁石上拾螺,能拾到一些芝麻螺、茅娘等贝壳类海货,然后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,到大鱼厂码头那边坐渡船到台门卖掉,换些生活必需品回来。

说起断崩古道,阿婆说,峭壁上的石窝窝是第一代在铜锣甩定居的居民凿出来的,也就是阿婆的太太婆这一代。以前她也是被蒙着头巾背上铜锣甩的,但是住在这里久了,走那条古道,也就不成问题了。“只能从那里走,人都是逼出来的,直到后来部队造了台阶,才不用爬悬崖了。”

后来,我们才知道,铜锣甩一直没有通电,阿婆还从来没有用过电灯、看过电视。但她一直在自己的家园坚守着。

“舟山第一石”

如果说,悬山岛的灵魂在铜锣甩,那么铜锣甩的灵魂则在盼归崖。

过了度假村,沿着山路一直往东走,就到了一处废弃的军营。铜锣甩曾经是军事要塞,大裁军后,留下了许多军用坑道和战壕。虽已是残墙断壁,荒草丛生,但一些字迹依稀可辨的口号还是把我们的思绪拉回到那个年代。

虽已是初冬,山路两边还是郁郁葱葱,山花点点。路,在海边的山崖上,植被遮蔽了视线,而沙沙的海浪声却一路相随。

40多分钟的步行后,钻出一条当年留下的战壕,豁然开朗,景色可用“惊艳”二字。这里是悬山岛的最东端。

花岗岩海滩上一块50多米高的巨大岩石兀立,这就是盼归崖了。它仿佛刚刚经历过地质的裂变,从海底兀自隆起。从远处看,它像一艘张开风帆等待起航的大船。岩石裸露,表面被海水侵蚀得纹理清晰。

在舟山,还没有看到过如此气势的海上岩石,把它称为“舟山第一石”我想或许也不为过。

再往东就是外洋了,没有任何岛屿,极目远眺,水天交融,海天一色。仿佛这里就是天涯海角,若当年张苍水伫立此地,定会感叹造物主的神奇。

阳光、蓝天、白云、微风、海浪、涛声、巨岩,所有的元素加在一起,就是一幅无法复制的风景画。

走过全国那么多地方,从不喜欢在风景中给自己留下照片,因为我相信,最美的景色是在心里的。但是那天,在盼归崖前,我却情不自禁地让摄影记者给我留下了一张“到此一游”照。

仔细观察石崖的顶峰,只见崖顶有一道裂隙,隙间斜伸出一块细长的石头,整个构图就是一幅“观音送子”画,一个小孩从一位梳着发髻的老妇怀里挣脱出来,扑向另一妇人的怀抱。因此盼归崖现在被称为“观音送子峰”。

相传,盼归崖最早被当地人称为铁钉山,上面有燕窝,当地小伙为了维持生计,常常要爬到巨岩上采集燕窝。这让我想到了在东南亚海岛的悬崖绝壁,周围是滚滚的波涛,上面是蓝天白云,最好的燕窝就出自那里。

这里与彼处的景色是何等的相似。

张苍水蒙难处之争

走出铜锣甩沿着山路往西,一个半小时后就能走到悬山岛上的一个个原生态渔村了。黄沙、大鱼厂、大小筲箕等等。

如今在这些渔村中,居住的老人和妇女居多,民风淳朴。在码头,凡是有老人上下,或者搬着东西上下船,人们必会伸手搀扶。

在大鱼厂虞善富(音)老人的指点下,我们找到了张苍水蒙难处的石碑,位于原大鱼厂小学院子里。石碑高2米多,1997年立。

据说在大平岗上还有张苍水隐居时所掘水井,还有一处纪念碑,碑文由我市知名海洋文化研究学者方牧先生撰写:“明清易代,家国破亡。张公举旗浙东,横戈四海。四入长江,两复舟山……”。

张苍水虽然离开结茅隐居之地已经300多年了,但他的“赢得孤臣同硕果,也留正气在乾坤”的英雄气概,“死留碧血欲支天”的爱国精神,却像他隐居之地的芦苇生生不息、代代相传。

但是,有关张苍水到底在哪里隐居和被俘,学术界一直有着不同的声音。一说是六横悬山岛,一说是象山悬岙岛(今名花岙岛),直到今天尚未有定论。

今日,去到悬山岛以后,我相信张苍水隐居悬山的论断不是空穴来风,这里的位置、地形以及壮美的景色都是张苍水选择此地的理由。今天对历史的解读,也许成为明天的历史结论。

论争,有利于把张苍水研究引向深入,对弘扬浙东文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。但愿,象山和舟山两地“争抢”张苍水,是出于对英雄的敬仰和对历史的负责,而不仅是出于促销旅游的功利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